别名:泛昔洛韦胶囊
优势营养:适用于带状疱疹和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作者:问生活
更新:2024-12-18
类型:药食百科
通用名称:
泛昔洛韦胶囊
功能主治:
适用于带状疱疹和原发性生殖器疱疹。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每次0.25g,每日3次,连用7天。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肾功能状况调整用法与用量,推荐剂量如下:
肌酐清除率剂量
≥60ml/min成人每次0.25g,每8小时一次。
40~59ml/min成人每次0.25g,每12小时一次。
20~39ml/min成人每次0.25g,每24小时一次。
<20ml/min成人每次0.125g,每48小时一次。
肝功能代偿的肝病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尚未对肝功能失代偿的肝病患者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剂型:
胶囊剂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是头痛和恶心,此外尚可见下列反应:
1、神经系统:头晕、失眠、嗜睡、感觉异常等
2、消化系统:腹泻、腹痛、消化不良、厌食、呕吐、便秘、胀气等
3、全身反应:疲劳、疼痛、发热、寒颤等
4、其他反应:皮疹、皮肤瘙痒、鼻窦炎、咽炎等
禁忌:
对泛昔洛韦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泛昔洛韦对预防生殖器疱疹的复发,眼部带状疱疹、播散性带状疱疹及免疫缺陷患者疱疹的疗效尚未得到确认。
2、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注意调整用法与用量。
3、当本品与丙磺舒或其他由肾小管主动排泄的药物合用时,可能导致血浆中喷昔洛韦浓度的升高。
4、本品与其它由醛类氧化酶催化代谢的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成份:
2-{2-〔9-(2-氨基-9H-嘌呤基)〕乙基}-1,3-丙二醇二乙酸酯。
性状:
本品内容物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哺乳期妇女一般不推荐使用本品。若使用本品,应确认使用本品后对胎儿或乳儿影响利大于弊。
儿童用药:
目前对儿童使用泛昔洛韦的安全性与疗效尚待确定,因此不推荐儿童使用。
老年用药:
除非有肾功能不全,用药剂量可不变。
药物相互作用:
在临床上并未发现明显的药理学的相互作用。丙磺舒及其它影响肾脏生理的药物也能影响喷昔洛韦的血药浓度。
药理作用:
本品在体内迅速转化为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喷昔洛韦,后者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以及水痘带状单纯疱疹病毒(VZV)有抑制作用。作用机制如下:在感染上述病毒的细胞中,病毒胸苷激酶将喷昔洛韦磷酸化成单磷酸喷昔洛韦,后者再由细胞激酶将其转化为三磷酸喷昔洛韦。体外实验研究显示,三磷酸喷昔洛韦通过与三磷酸鸟苷竞争,抑制HSV-2多聚酶的活性,从而选择性抑制疱疹病毒DNA的合成和复制。在细胞培养研究中,喷昔洛韦对下述病毒有抑制作用(按作用强弱次序排列):HSV-1、HSV-2、VZV。
病毒对喷昔洛韦的敏感性与多种因素有关,病毒胸苷激酶或DNA多聚酶的质变可导致HSV或VZV对喷昔洛韦耐药突变株的产生。常见到由于缺乏病毒胸苷激酶而对阿昔洛韦耐药的突变株对喷昔洛韦也耐药,若病人治疗临床疗效不佳时,应考虑病毒可能对喷昔洛韦耐药。
药物过量:
尚无泛昔洛韦急性服药过量的报道。如果发生应给予相应的对症及支持治疗。血浆中喷昔洛韦可采用血液透析法清除,在进行4小时血透后,血浆浓度可下降75%。
药代动力学:
泛昔洛韦是喷昔洛韦的二乙酰基-6-去氧类似物,口服在肠壁吸收后迅速去乙酰化和氧化为有活性的喷昔洛韦。国外对1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口服泛昔洛韦500mg和静脉注射喷昔洛韦400mg的研究结果表明,泛昔洛韦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7±8%,12名男性志愿者静脉注射喷昔洛韦400mg后,喷昔洛韦消除分布容积为125±21.3L,稳态分布容积为85.3±10.8L。当血药浓度在0.1~20μg/ml范围内时,喷昔洛韦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小于20%,全血/血浆分配比率接近于1。
据国外文献报道,124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口服泛昔洛韦500mg后得到的喷昔洛韦的峰浓度为3.3±0.8μg/ml,达峰时间为0.9±0.5h,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8.6±1.9μg·h/ml,血浆消除半衰期为2.3±0.4h。
食物对生物利用度无明显影响,口服泛昔洛韦500mg,每日3次,连续7天,未见喷昔洛韦的蓄积现象。
泛昔洛韦口服后在体内经由醛类氧化酶转化为喷昔洛韦而发挥作用,失去活性的代谢物有6-去氧喷昔洛韦、单乙酰喷昔洛韦和6-去氧乙酰喷昔洛韦等,每种都少于服用量的0.5%,血和尿中几乎检测不到泛昔洛韦。
泛昔洛韦主要以喷昔洛韦和6-去氧喷昔洛韦形式经肾脏排出。
肾功能不全者喷昔洛韦的表观血浆清除率、肾清除率和血浆清除速率常数均随肾功能的降低而下降。
国内泛昔洛韦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贮藏:
密封保存。
药品有效期:
24个月。
执行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警告/警示语:
凭医师处方销售、购买和使用!
说明书修订日期:
2008-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