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喷昔洛韦乳膏
优势营养:口唇或面部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
作者:问生活
更新:2024-10-01
类型:药食百科
通用名称:
喷昔洛韦乳膏
功能主治:
口唇或面部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
用法用量:
外用:涂于患处,每天4~5次,应尽早开始治疗(如有先兆或损害出现时)。
剂型:
乳膏剂
不良反应:
未见全身不良反应,偶见用药局部灼热感、疼痛、瘙痒等。
禁忌:
对本品任何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不推荐用于黏膜,因刺激作用,勿用于眼内及眼周。
2.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如爱滋病或骨髓移植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3.药物不要放在儿童可触及的地方。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喷昔洛韦,。
化学名称:9-[4-羟基-3-(羟甲基)-丁基]-鸟嘌呤。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0H15N5O3
分子量:253.26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乳膏。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哺乳期妇女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用药:
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老年用药: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理作用:
本品为核苷类抗病毒药,体外对I型和II型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在病毒感染细胞中,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将本品磷酸化为喷昔洛韦单磷酸盐,然后细胞激酶将喷昔洛韦单磷酸盐转化为喷昔洛韦三磷酸盐。体外实验表明,喷昔洛韦三磷酸盐与脱氧鸟嘌呤核苷三磷酸盐竞争性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多聚酶,从而选择性抑制单纯疱疹病毒DNA的合成,进而抑制病毒的复制。耐本品的单纯疱疹病毒突变株的产生是由于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或DNA多聚酶性质发生了改变,最常见耐阿昔洛韦的病毒突变株缺乏胸腺嘧啶核苷激酶,它们对本品也耐药。
药物过量: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代动力学:
文献报道,健康男性志愿者12人,单次或多次使用1%喷昔洛韦乳膏(每次180mg,约为临床常用剂量的67倍),在血浆或尿中未检出喷昔洛韦。
贮藏:
密封,阴凉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