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进伏了,冬补三九,夏养三伏,对于平时注重养生的人群来说,这是一年当中养生最重要的时刻。夏天怎么调理脾胃呢?脾胃虚寒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该如何调理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实际上,这是道法自然的养生法则。大自然在三伏天期间内阳气最旺,我们人体也是如此,在三伏天阳气最旺。正所谓一息阳气一息命,养阳就在养命。三伏天养生重在养阳。我们今天在谈这个病那个病,如果归其根本只有一个原因:阳气不到即为病。所以,如果你能补足阳气,病就好了。
反过来,如果你不懂三伏天养生的意义,也是最容易受邪生病的时刻。要我来说,我们现代有很多病都是夏天得的,是因为缺乏这些常识得的。有时候,常识比专业更有用,观念比方法更重要。比方说一吃生冷的东西就肚子痛或者拉肚子,又或者说空调吹久了关节就疼痛等等。其实这都有可能是体内阳气不足,导致寒气侵袭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寒症出现。因此,在三伏天养生,主要还是借助阳气最旺的时节,来补充体内阳气或养阳,来抵御体内的寒气,又或者说是利用阳气来驱寒。其中,脾胃就最容易受寒气侵袭的器官。
三伏天马上就要到了,天气将会越来越热,为了消除体内的烦热,很多人就喜欢吃些生冷、寒凉的食物来解暑。然而长久下去,势必会耗损体内的脾阳,从而造成脾虚。要知道脾是主运化的,运化水谷、运化水湿。如果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日积月累之下,那么就很容易形成痰湿体质。要知道现代很多疾病,都与痰湿息息相关。比方说三高、久咳不愈,甚至肿瘤之类的疾病,也与痰湿有关。为此,调理痰湿就变得尤为重要,而痰湿的根源来源于脾胃,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脾胃是生湿生痰之源,若想调理痰湿,就得先调理脾胃。基于这种情况之下,脾胃若是受寒,大家也不可小视了。
脾胃受寒,在中医里面可称为脾胃虚寒,平常喜欢吃些生冷、寒凉的食物,或者没有注意保暖,脾胃受寒邪入侵,日积月累之下,就导致了脾胃虚寒之症出现。
1、胃痛,一吃凉的胃痛就更厉害,甚至还腹泻
2、平常胃口不好,没什么食欲
3、怕冷,手脚即便在夏天摸上去也是冰凉的
4、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或便溏
5、舌苔厚腻,舌头颜色也比较淡
6、女性会出现月经疼痛
以上6种表现,若是你也有的话,那么多半就是脾胃虚寒了。其实脾胃虚寒指的就是脾胃阳虚,中焦虚寒。脾胃阳气不足,阳气的温煦功能下降,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寒症和虚症。四肢不温、水肿、容易腹泻、腹痛腹胀、胃寒胃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清稀,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无力等。
要想让体内的寒气逼出体外,那夏天正当时。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也都知道夏天是一年四季当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而三伏天又是夏天阳气最旺盛的时段,属于阳中之阳,所以我们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尽最大的努力把寒邪彻底击垮,将体内的寒邪逼出体外。三伏天用三伏贴就是最佳的调理体内寒邪的方法之一。
三伏贴渊源已久,据说在清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制作成三伏贴的药材,大多数都是属于温热的药物,能够温经通络,祛湿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这个三伏贴贴在特定的穴位,就能够达到调理的作用。若是脾胃虚寒的话,那么可以尝试用三伏贴,贴下以下几个常见穴位。
1、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它与脾脏内外呼应,常按此穴有着健脾化湿、和胃的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炎、胃痉挛、神经性呕吐、肠炎等。
2、胃俞穴
胃俞穴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 5寸。常常刺激这个穴位的话,有着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作用。
3、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的地方,它是人体保健要穴之一,有着补元气、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
4、中脘穴
中脘穴有着健脾和胃、补中安神的作用。它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的位置。
5、足三里
足三里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它位于小腿外侧,膝盖骨往下3寸的位置。常常按揉刺激这个穴位,有着生发胃气、燥化脾湿的作用。
以上这些穴位,用三伏贴贴上,利用温热的药性去刺激穴位,温经通脉,就能够达到温中祛寒的作用。另外,三伏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三伏贴它的药性不需要经过脾胃的吸收,因此,特别适合那些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