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生活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 美食技巧

端午节有这么多的讲究和文化内涵

时间:2024-12-16来源:[www.121ask.com]作者:文文

为您推荐:端午大全

端午节在中国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端午节有很多的讲究和文化内涵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端午,即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

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


端午节在中国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中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

《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而众多说法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技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端午的原意,是阳气达到顶点,古时端午应该是阳历的夏至节,每到端午正午,民众会争相把鸡蛋直立于地板,据说端午节阳气最重,可使鸡蛋直立,只要能直立鸡蛋者,代表吸取了天地的阳气,会得到一年的好运。有些地方亦有把煮熟的热鸡蛋放在小孩子的肚皮上滚来滚去,然后剥去蛋壳给小孩子吃的习俗,据说这样做日后小孩子就不会肚子痛。

端午的正午时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引力与地心引力互相作用,恰巧形成两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这股力量作用在放在地上的生鸡蛋上,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在牵扯着鸡蛋,使它不会东倒西歪,鸡蛋就能够轻松地“站立”起来了。

五月初五端午节:此时人体阳气上升,湿浊之气下降,将分而未分,期盼助力。

民俗有荡秋千、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包、熏艾叶或洗浴、斗草等。皆应端午之节令。

1、吃粽子借粘物裹浊下,借清香助阳升。

2、荡秋千,荡也,退浊也。

3、龙舟,竞也,赛,健也。

4、斗草,亦健也。

5、辟邪、除恶、解毒: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振阳气退阴浊。明刘若愚《明宫史》“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清顾铁卿《清嘉录》“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

6、壮阳增寿:饮蟾蜍酒—癖浊去恶助阳气,则寿考。

7、镇静安眠:饮夜合欢花酒,交通阴阳以安魂定志。

8、五月初五和药时:中药,特别是成药,首先应承认它是一个开放系统,即与天地相感,首先是在天地大系统下整合才能完成其和合制药的过程。旧时讲究在阴历五月初五和药,因此时人体阳气上升,湿浊之气下降,将分而将分,在这天和药则是利用五月初五的节气特征,使芳香散浊开窍的药性更加显著。

这时的节气特征也是酿酒的节令依据。

这时的节气特征也是酿酒的节令依据。今年(2014年)端午,大家可以佩戴香包以避瘟。同时针对今年肝气旺,肝阴不足的总体特征,配置香囊方如下:艾叶20g,菖蒲5g,檀香5g,沉香3g,雄黄面0.5g,郁金8g,桑叶4g。

做法:以上药物混合研磨成粉,与艾叶捣为绒,压紧燃烧,去端午浊湿,开胸解闷。或填充于空的香囊袋,佩戴身上或挂于室内,车内。

问生活网 www.121ask.com
Copyright 2011-2025鄂ICP备11013833号-3

涉及版权的内容,请来电告知,问生活网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QQ:175352796